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按照《2024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相关要求,为进一步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激发高中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研兴趣和学习热情,武汉大学为北京市第四中学(简称“北京四中”)的高一学生量身设计了大中衔接科普课程《空天探测及相关基础知识》。该课程在武汉大学本科生院的组织和推动下,由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合力打造,由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秦昆教授担任课程组负责人和首席教授。10月31日下午,该课程的第七讲《深空探测中的测绘遥感》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遥感信息工程学院1985级校友邸凯昌负责讲授。
课程伊始,邸凯昌研究员阐述了深空探测对于人类认识宇宙、提升科技水平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他告诉同学们,深空探测不仅源于人类的好奇心,更具有国家战略价值,并关系到人类的未来福祉。在讲解中,邸凯昌教授介绍了月球探测与火星探测的发展简况与最新进展,展示了许多月球和火星地形地貌的遥感图像,使同学们对深空探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进入课程的核心内容,邸凯昌研究员深入讲解了测绘遥感技术在深空探测中的关键应用。他结合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嫦娥六号和天问一号等重大探测任务,详细阐述了测绘遥感技术在着陆区选址、形貌分析、着陆点定位、巡视器导航定位等方面的工程应用,以及在表面矿物反演、形貌与地质演化分析等方面的科学应用,使同学们对测绘遥感技术在深空探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支撑作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课程的尾声,邸凯昌研究员为同学们发放红绿眼镜,同学们亲身体验遥感影像的3D效果,这个环节有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在体验环节,邸凯昌研究员鼓励同学们积极提问。同学们纷纷举手,就深空探测与测绘遥感技术的相关问题与邸凯昌研究员进行了深入交流。邸凯昌研究员逐一耐心解答,并勉励同学们在中学阶段学好基础课程,做到胸怀祖国、放眼宇宙,未来为国家富强和人类进步贡献力量。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刘涛副书记、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秦昆教授、北京四中张瑾老师合作组织了本次课程。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硕士生顾子莹协助组织了本次课程。